中国餐饮人才网
[地区招聘]
首 页
找工作
聘人才
我的简历
新闻中心
求职指导
培训充电
职场交流
 
 
 
 
 
 
 新闻分类: 热点关注  综合新闻  各地要闻  海外新闻  人物报道  技术发展  企业动态  图片新闻  旅游资讯  招聘会  

“地沟油”政府招标项目败局调查
浏览:7901次  时间:2010年4月28日  来源:网络  评论0条

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发布了关于武汉“地沟油”调查,触目惊心的“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再次引爆全国范围内的大批判。

如果这消息更早一些,滕家良会在气愤之余兴奋不已。因为由他担任总经理的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器公司)是将“地沟油”变为生物柴油的正规公司,而那些将“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回流餐桌的黑作坊一直在与他们争夺原料。

但现在,滕家良却已无暇顾他。他所在的上海中油企业集团已经投资4000万元的中器公司,从2009年3月开工以来就因原料匮乏和价格高涨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个亏损企业是2005年上海市市容环卫局(现为“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通过招标确定的两家废弃油脂(即“地沟油”)处置单位之一。

按照当时被授权负责这个项目的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以下简称“废管处”)与这两家公司签订的协议,他们应保证下辖的收运公司将上海市地沟油全部送到这两家公司,作为其生产原料。

事实却并非如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平均每月废弃油脂的收运量约900吨。但是,日处置规模40吨的中器公司2009年平均每月收到的原料仅为106吨,根本不能与产能匹配。

相比起仍在苦苦支撑的中器,另一家中标单位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情况更差,目前已经停产。“我们投资的8000万元恐怕要打水漂了。”绿铭董事长叶正尧无奈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要害在于,其他地沟油到哪里去了?

一个城市整治管理地沟油的范本,正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形同虚设的招标项目

当2005年上海市决定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建设废弃油脂处置项目时,被当作“地沟油”管控的典范。

根据2005年4月出台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废弃食用油脂由市市容环卫局负责组织处置,通过招投标确定处置单位,并组织实施处置监管。各区(县)收集的废弃食用油脂,以及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分离的废弃油脂,必须纳入统一处置渠道,不得自行处置。

执政策“尚方宝剑”,中器和绿铭两家企业应运而生。

“上海招标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走在最前面:由环卫部门收集地沟油,送往政府指定的处置单位,控制其不流向非法加工窝点,制成生物柴油后又可创造经济价值,一举两得。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滕家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项目中标后,全国各地到中器来“参观取经”的城市代表纷至沓来,令他记忆犹新。

然而,自从开始运营起,两家企业便陷入亏损、停产的尴尬境地。

绿铭的业务主要是预处理“毛油”(从产生单位收集的未经处理的废弃油脂),其规模更大,日处理能力达60吨。自2008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绿铭的年平均亏损额为900万元。“原料短缺使我们总是开工不足,原料价格不断攀升也造成了我们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倒挂。”叶正尧不堪重负,最终决定停产。

当然,绿铭的停产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上海市废管处处长吴文庆说:“2008年6月绿铭开始试运行,当时废管处下发文件并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上海收运企业的处置指导去向,在该厂运行的几个月里,各收运企业进油约2400多吨(经过初加工后形成毛油达800多吨),但绿铭公司受企业自身技术和工艺不稳定因素,只能对协调提供的地沟油进行初加工,该厂产品的销售受阻,资金断链,拖欠各回收企业的收购成本达200多万元,仍有约99万元亏欠至今。”

2009年3月开始运营的中器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据滕家良透露,中器公司2009年全年亏损600万元,“预计今年还要亏损600万~700万元。”

滕家良说,目前收购废弃油脂需支付约4000元/吨的费用,处理成本是2000元/吨,而售价则为约5000元/吨,大概每吨亏损1000元。

传说中的1200元/吨

当年上海市作为重点项目的“地沟油变生物柴油”,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除成本外,两家公司相同的问题就是原料供应不足。

2005年中标后,两家公司与上海市废管处签订了《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协议》(以下简称《处置协议》),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原料供应和原料价格。而这也是直接影响一家生物柴油公司存续的关键所在。

《处置协议》中规定了作为甲方的上海废管处的责任:提供废弃食用油脂处置所涉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待遇信息;对废弃食用油脂的收运及处置进行宏观调控。

《处置协议》规定:在2007年12月31日前,收运单位送到工厂的废弃食用油脂含油率超过90%(含90%),收购费用为人民币每吨1200元整。自2008年1月起,如果协议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调整收购价,将协商制定或由权威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

1200元/吨的确是惊人的低价,即使放在签订此协议时的2006年12月,也不到当时的市场价约3000元/吨的一半。如此大的优惠力度当然令两个中标企业欣喜若狂。

然而,当2008年6月绿铭试运行时,废弃油的收购价已飙升至3500元/吨。“废管处要求我们按照市场价来算,我们也没办法。”叶正尧说。

而到了2009年3月中器开始运营的时候,这个价格已经到了4200/吨。

“这个1200元的价格就像个幌子,别说摸不着,我们甚至都看不见,只是听说过。”滕家良说。

“尽管《处置协议》中规定了这个价格是有弹性,可能随时间而波动。但根据当年的价格来看,这1200元/吨并非有关部门在不了解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制定的,在我们理解,这就是给我们企业的优惠,毕竟这是政府招标的项目,如果一切都按市场来走,何必走招标的形式?而且这也是个利民的环保项目,经济价值还在其次。”

经过多次谈判,这个政府招标项目的原料收购价定在了3800元/吨。这是参考国际油脂市场的相关要素建立的,主要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和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制定。这个定价机制究竟由谁制定,制定机制是什么,上海市废管处并未回答本刊记者。

中石化科学研究院燃料油产品及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张永光也对本刊记者表示:“这个定价机制并非官方制定,具体原理很难说清楚。”

“废弃食用油脂是归类在生活垃圾中的,家庭处置生活垃圾每月还要交卫生费,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而且居然与国际原油和棕榈油比价,实在荒唐。”滕家良感叹道。

“虽然说也不算便宜,但相比市价来说毕竟也低了400元/吨,我们当然宁肯少亏一点。”滕家良非常无奈。

谁动了我们的“地沟油”

令中器公司更为无奈的是,当价格下调后,送来的“地沟油”数量便剧减。“2010年1月份他们给我们的配额是94吨,2月份仅为49吨,这个49吨仅占我们实际需求量的4.3%。”

上海市废管处给本刊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每天厨余垃圾收运量约535吨、废弃食用油脂收运量约29吨。

“在2005开始招投标的时候,废管处给出的数据也是每天30吨的地沟油,到了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个数量竟不升反降。就算现在是每天29吨,在绿铭已经停产的状况下,整个上海市送到我们公司的也不该只有这么点油啊,剩下的到哪里去了?按照规定,只有中器和绿铭有处置的资格。”滕家良提出了质疑。

有业界人士统计说,上海每天实际产生的地沟油大概在60吨~90吨左右,因此这里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收运和非法处置现象。

而对此,上海市废管处处长吴文庆对本刊记者表示:“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并委托有资质的企业收运和处置,原可作为其‘收入’的餐厨垃圾,现转变为需‘支出’的义务,部分产生单位抵触管理,受利益驱动,少报、瞒报甚至不报产生量,为非法收运、非法处置提供了条件。”

“非法收运和非法处置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但我们将制定收运补贴定价机制,同时联手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建立倒查机制,坚决打击‘链式’违法行为。”吴文庆说。

收运机制的漏洞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目前上海市共有19家有资质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企业和79辆废弃食用油脂专用车,归废管处管辖。

上海市三益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负责人张学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闸北区每月收到的废弃油多的时候有十几吨。但现在越来越难收,因为我们去收不给钱,个体户游击队去收油还给人家钱,所以大都不愿交给我们。”

一些业内人士则指责说,那些无资质的收油队正是挂靠在收运公司名下,借用其资质去收油,再给他们分成。而要想多分一些利润,最好的办法是流入非法作坊或者高价倒卖到外地。

在招投标之后,上海市废管处于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规范本市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于上海市各区县废弃食用油脂流量流向作了分配:19个区县中,黄浦、卢湾、长宁等9个区的废油脂处置流向为绿铭公司;徐汇、浦东、虹口等10个区县的流向为中器公司。

而实际上,这个宏观调配原则早已失效。尽管原则上绿铭和中器为指定的上海市“地沟油”处置企业,且处于“吃不饱”和亏损的状态,上海市废管处给本刊的最新资料却显示:“目前本市废弃食用油脂主要流向为本市和江浙等7家油脂化工厂进行处置。”

有意思的是,当本刊记者致电上海环洁油脂厂负责人宋安龙时,得到这样的答复:“上海市有规定,我们收的油不能卖到外地,只能给上海本地的处置企业。”

“有一个很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地沟油处置企业同时自己也有收购的权利,这样更有利于控制流向流量,在江浙地区发展较好的生物柴油企业都是这样。因为国内可以作为原料的油料作物还不能形成持续的、规模性的供应,对于生物柴油行业来说,地沟油可以说是最现成的原料,但它非常分散,管理也不到位,使得这种原料的收集也很困难。”中石化科学研究院燃料油产品及添加剂研究室主任张永光建议说。

这与滕家良的想法不谋而合。“上海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出台了5年,应该重新修订了。我们也屡次向废管处表示,愿意继续投资,组建收运公司,希望他们给我们资质。不然公司前景堪忧。”■

编辑:admin  
未有网友对本文发表看法
 验证码:   
 推荐阅读
·不同类型的顾客服务方法技巧
·十大年内最赚钱公司出炉:工行第1中石油第3
·找到了妈妈的花
·西安宫廷香酥牛肉饼
·招洗菜工也要高学历?月薪800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志愿者孤身前往玉树震区送水翻车遇难
·中国餐饮精英峰会在重庆召开 2009年9月18..
·京城餐馆卫生公示牌必须立在显眼处
·广东将首发餐饮服务质量标准
·有一家餐饮企业的服务经常周到得让人瞠目结舌
 点击排行
·56根民族团结柱有望永久矗立AA广场 (14528)
·我每个月800元工资照样过上高档生活 (11752)
·又麻又辣又香的水煮鱼、手把手教你做 (10850)
·餐厅经理担心食客漫天索赔当众吞下死蟑螂 (10171)
·小工难招 重庆餐饮业“被萧条” (9363)
·湖南80后小伙的山寨兰博基尼跑车 (9324)
·多国工人五一节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待遇 (9269)
·重庆男子迎娶轮椅新娘 各地网友送祝福 (9182)
 网友热评
·青海工会筹资500万 1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受益 (158)
·我每个月800元工资照样过上高档生活 (4)
·餐饮企业化解危机所需要的“心术” (2)
·HR拒绝看的6种简历 (2)
·京城餐馆卫生公示牌必须立在显眼处 (1)
·企业压缩成本 三人才市场职位减少2000个(图) (1)
·餐饮酒店异军突起(一)——餐饮酒店面试 (1)
·餐饮培训资料 (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收费标准 | 服务协议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业务咨询\投诉
Copyright©2006-2010 cy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餐饮人才网 版权所有
我们的目标:打造酒店餐饮娱乐行业最优秀的招聘求职信息交流平台!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渝ICP备14005992号-1  
中国餐饮人才网提醒您: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按 照劳动法规合理保护自身权益,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